展覽/版畫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展出的《周瑛印紀》、《吳昊版畫展》,以及《舊版新印-謝里法版畫作品展》,是臺灣難得同時同地展出的三個版畫個展。當發生在同一時間與地點內,「三個展」和「雙個展」一樣,由於藝術家人數極少,特別容易顯現個別藝術家的作品特質,但是彼此共享空間的特殊性,也讓這樣的展覽形態散發出一種矛盾的氣質,處在個展與聯展之間的模糊邊界。本次關美館的三個版畫個展雖然內容各自獨立,但是使用了相同的創作媒材,又在同一時空內展出,不免被視為一種可以參互對照比較的標本,並被期待滿足做為內容既相似又相異,同時兼具聯展與個展性質的奇妙展出的想像。
作品/版畫
在這三個展覽中,《周瑛印紀》呈現周瑛 (1922-2011) 一生的創作心血,包含藝術家早期描寫鄉土人物題材的寫實木刻、五○年代具有政治宣傳意味的反共木刻,以及其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一系列拓印自石材、木材紋路肌理的版畫作品,其中以《石之頌》系列為代表。《吳昊版畫展》展出吳昊 (1932-) 從六○年代至今所創作的木刻版畫,傳遞出時代變遷下的庶民生活,包含藝術家對於農村風景、老屋、違章建築、節慶、童玩、人物、靜物,以及花鳥動物的觀察。《舊版新印-謝里法版畫作品展》則展出謝理法 (1938-) 的「版畫十年」(1964-1974),亦即藝術家旅居法國巴黎和美國紐約期間所完成的橡膠版畫和鋅版畫,包含宗教、人體的變奏、嬰兒與玻璃箱、戰爭與和平、純造形等主題作品,反映藝術家對於其時生活環境和藝術學習的思考與回應。
原形/主版
有異於一般的版畫展,印製作品的主版在上述三個版畫個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11年關渡美術館舉辦《SKY-2011亞洲版圖展》,在曲德益館長的規劃下,成為臺灣第一個在美術館同時展出作品(版畫)與原形(主版)的大型國際版畫展,所有展出藝術家並於展覽結束後,將作品與版捐贈給關渡美術館。在完成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版畫展後,曲館長繼續提議邀約吳昊與謝里法,藝術家方面把自己創作生涯中所有作品的主版捐贈給美術館,館方則聘請專業版畫工作室,重新印製這批作品主版,配合周瑛的版畫作品回顧和其部分主版的展出,構成了這三個版畫個展的基調主軸。這三個版畫個展的發生,除了做為一種藝術家創作歷程的回顧外,作品主版的捐贈與重印,也有豐富典藏、研究、教育推廣等多方面的意義。
媒體/複數
這三個版畫個展提引出幾個關於版畫思考的問題。版畫做為一種創作媒體,畫面的形成來自透過版材媒介轉印所產生的圖像,複數性的表現雖然不是版畫作品成立的必要條件,但是版畫製作方式的可複製特性,本身具有易於製造複數性作品的特色。而版畫的複數性作品有幾種可能:有目前國際間通用的,1960年於維也納舉行的國際美術造形協會會議 (Thi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lastic Arts, Vienna) 所提出的版畫定義規範,因應版次要求而產生的複數;也有為了表現重覆性視覺效果而出現的複數,如安迪沃夫 (Andy Warhol, 1928-1987) 的系列絹印作品;而吳昊和謝里法個展中展出的舊版新印作品,則提供了另一種複數表現的可能。
原作/簽名
複數藝術作品屬於非單一原作,通常以藝術家的簽名來證明它的限量以保證價值。吳昊和謝里法都採用一般版畫的簽名慣例,以鉛筆簽名在作品圖像的下方。吳昊的簽名,從左至右,先簽作品名,再簽「A/P」(試版),最後簽作者名和年代,其中年代簽為作品創作完成年至作品重印年,如《花神之舞》一作的年代為「1973-2013」,表示這件作品創作完成於1973年,重印的版本是2013年印製的。謝里法的簽名,從左至右,先簽「A/P」,再簽作品名,最後簽作者名,年代則不簽。不論當年是否完成整套版次的印刷,在重印作品的版次部分,兩位藝術家同樣簽為「A/P」。試版在這裡代表了一種開放的精神,表示藝術家接受打破號數限制、舊版重印的想法。
印刷/工作室
透過版材媒介來產生圖像的版畫,只要版的保存狀態良好,就能在不同時間、地點進行印製,以謝里法版畫作品的主版為例,即是藝術家於旅居巴黎和紐約期間所製作,四、五十年後在臺北印刷,製版與印刷除了有時間點的差異,也有地點的距離。在當年的環境條件下,藝術家自己製版與印刷,如今在關美館的展出,吳昊的作品由岩筆模和二枚腰版畫工房印製,謝里法的作品由火盒子版畫工房印製。而專業版印工作室印刷和藝術家自己印刷有何異同性?一方面,這種狀態似乎巧妙的回歸到版畫製作的最原始模式:繪圖、雕版,與印刷的分工;另一方面,也更接近當代藝術的操作方式,也就是藝術家與專業團隊各司其職的合作,特別是在大規模計畫的製作上。
舊版新印/藝術還魂術
這三個版畫個展還有一個值得被關注的重要議題:如果與做為「版畫」保持距離,就創作的本質來說,舊版重印的意義為何?為何重印作品?有何必要性?即便美術館的邀展與提供印製經費是個巨大誘因,重印作品需有的動力,在更深沉的意義面向上,完全屬於藝術家的體認與決定。舊版重印對於藝術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唯有「新」印才有價值。那麼何謂「新」印?如果新印版本和舊有版本沒有形象上的差異,唯一的不同元素就是時間性的加入。經過多年的時光歲月,如果不是模仿自己或重覆自己,藝術家仍有重印舊版的動力,並以為那是作品血液中的一種必需,舊版重印即轉化為新印,如同謝里法在其個展畫冊中《舊版新印-舊瓶新裝》一文所提,「舊版重印,看到從前」,「舊版重現如「『出土』般的喜悅」,反映出藝術家對於其過往歷程的自我檢視與再發現。換言之,舊版新印,在版畫慣為被討論的版種特色、版材特質、版印原理外,展現了版畫的另一個精神面向,也就是做為一種個人內省式的藝術還魂術的可能。
--
周瑛印紀
吳昊版畫展
舊版新印-謝里法版畫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3.05.17(六)5:00pm
展覽時間:2013.05.17(五)-2013.07.14(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112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