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朋
《匿密室》是藝術家張婷雅繼2010年於北風畫廊舉辦首次個展《藏樂齋》後,三年來的第一次個展發表,作者展出其最新創作的二十件水印木刻版畫。做為臺灣當代極少數以水印木刻為主要創作表現的藝術家,也是少數能以版畫媒材參展《臺北獎》和《臺北雙年展》兩個重要當代藝術展的藝術家,這自然是個值得觀察的展覽。
水印木刻是中國版畫的代表版種,早期主要使用來製作書籍、畫譜、年畫,以及複製水墨畫。做為一種創作媒材,木刻製版以刀代筆,通常以凸顯畫面上的圖像為主,或著重於表現雕版刀法的趣味性,水印木刻則在刀味(刀法表現)之外,特別強調印刷上的木味(木紋肌理)及水味(水分控制)的表現。
在《匿密室》一展中,張婷雅的水印木刻以表現圖像為主,刀法趣味為輔,藝術家利用單色印刷,重複疊色的方式來累積畫面圖像的灰階及立體量感,雕功與印刷技法都相當成熟。做為黑白水印木刻,這些版畫很自然的流露出一股接近水墨和素描的氣質,具有一種細微的、敏感的、多層次的質感,另一方面,它們也同時傳遞出了水墨筆法所不能呈現的刀法趣味和木紋肌理,以及素描所無法替代的印刷疊墨效果 。
在創作內容上,張婷雅創造了一個個內藏奇異空間的「物件」,每件作品的畫面中都有一個「物件」。乍看之下,這些「物件」就像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般物件,只是形狀有點不一樣。它可能是一個變形了的斗篷,也可能是一個長得比較奇怪的盤子,或是一顆軟掉了的南瓜。不尋常的是,這些「物件」的身體裡面充滿了奇妙的空間結構,它們通常是一種反單點透視或反物理性的奇特組合。
張婷雅的描繪手法幽默而風趣,她所創造的「物件」同時具有敘述性、想像力,甚至擬人化的效果。大部分的這些「物件」都有一個莫名的出水源或出氣孔,指引著觀者的視線,透過畫面中迴旋的路徑(或通道),來到一個自然的出口。這個出口可能是《出走》裡的排水孔道,可能是《夏自流》中散開來的樹枝末端,也可能是《他方》裡望向遠方的小望遠鏡,它們就像窗戶,提供了一個讓畫面本身與觀者內心都可以呼吸透氣的窗口。
更特別的是,藝術家把全部的「物件」都安排在畫面的正中央,背景沒有任何圖像,也沒有地平線的暗示。這種「物件」外的空白不像是中國傳統書畫中的「留白」,它比較像是一種純粹空間或展示用白盒子的概念,用來凸顯這些奇異的「物件」(有時候更像是「標本」)。白盒子中的「物件」內含奇妙的空間,等於是空間中的空間;而這些「物件」的造形與寓意可被視為一種風景的表現,那是在所有可能形式的密閉空間中,人所能獨有的自由心靈風景,而張婷雅想要表現的,或許正是如此風景中的風景。
--
匿密室-張婷雅個展
開幕時間:2013.09.28(六)7:00pm
展覽時間:2013.09.24(二)-2013.10.12(六)
展覽地點:一票人票画空間/畫庫(106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44&63-1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