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朋
《章紋宛》是年輕藝術家張文菀以作品集形式呈現的作品,作品集本身就是作品,屬於藝術家書的創作類型。在《章紋宛》這件作品中,張文菀採用幾個創作方法來處理她所思考的藝術問題,命名是第一個手法。命名可以是取名字(name),也可以是提名、任命(nominate)的意思,兩者都有作者主觀或主動賦予的意義,書名《章紋宛》是張文菀的諧音,諧音的使用與開放歧義和多義的解讀有關,用來指示特定的目的或現實關係,也用來引發指涉對象是非、似是而非、是非而是等各種脫離原始狀態的可能。透過命名的使用,張文宛虛構了自己的分身「章紋宛」,作為和自己原始身份(學院系統內的雕塑創作者)對話的對象,以自我對話和自問自答的方式來提出和回應她所關注的藝術問題。
作為張文菀所化身的雕塑家「章紋宛」的雕塑作品集,《章紋宛》一書目錄包含〈前言〉、〈作品彩圖〉、〈作品圖錄〉,以及〈後記〉四個部份,乍看之下,這本作品集的編排方式普通無奇,和一般作品集的格式沒有太大根本性的差異。章紋宛在書中〈前言〉簡介五個自己的創作自述觀點:感性經驗與抽象造形的轉化、材質之間的和諧、公共空間的藝術展現、形象與意念的結合,以及創作的勞動感化為精神性的追尋。〈作品彩圖〉收錄章紋宛設置於公共空間的「立體作品」,地點包含括室內與戶外不同的空間場域。〈作品圖錄〉則以黑白圖片顯示和〈作品彩圖〉中「作品」造形雷同,尺寸相對非常迷你的袖珍雕塑。上述兩者的作品都以傳統的雕塑展陳方式,擺設於作者為其量身訂座的台座上,同時也都收錄數件作品草圖範例。〈後記〉則為張文菀「本人」現身說法,解釋自己創作《章紋宛》這件作品的動機和目的,如何透過處理美感經驗的投射和物件的身份轉換,以作品集的形式為媒介來思考關於「觀看的方式」的問題。
《章紋宛》的〈前言〉可以視為作者故意設下的圈套,文中刻意展現一種偏現代主義式、具感性特質、追求理想的美的藝術觀點。〈作品彩圖〉的圖片明顯作為〈前言〉內容的視覺證明使用,〈作品圖錄〉看似前者的各別作品「肖像」,實為一般行文架構中起、承、轉、合順序裡的「轉」,而且是逆轉,用來解謎〈作品彩圖〉裡的秘密,即便它本身也是個謎。〈作品圖錄〉的謎在於這些袖珍雕塑的原型,其實是日常中的生活產品木製按摩器(藝術家在淡水老街所購得),〈作品彩圖〉的秘密則是這些圖片是以數位影像合成的方式製作而成(在畫面為公共空間的照片中,置入依背景透視比例調整放大的按摩器),而非來自直接攝影,換句話說,這些「作品」不存在於真實空間中。而〈作品圖錄〉的圖片是真的照片,由拍攝迷你雕塑物件的實體所得,但作者故意將尺寸標示為實物的三至五倍。〈後記〉則為張文菀對於《章紋宛》這件作品的正式解密。
過渡於真實與虛構是張文宛所運用的第二個手法。作品集名採作者名的諧音命名本身就帶有真假莫辯的味道,書中張文菀同時看章紋菀與自己,本尊與分身的關係真實與虛構相互交會。作品造形的雷同性更是真實與虛構混淆關係的關鍵,〈作品彩圖〉和〈作品圖錄〉裡出自按摩器原型的雕塑同樣擁有流線有機形外表,造形簡單討喜,形體傳遞一定美感,發散一種現代主義雕塑的氣質,也符合都市建案公共藝術作品的調性。比較兩者的作品尺寸,可以發現前者因為設置地點的空間條件需求,規模比較大,後者則屬袖珍雕塑的規格。儘管有著顯著的尺寸差別,造形特質的高度雷同極易引起一場美麗的誤會──前者和後者是相同的一批作品,或後者是前者的原型(model)。再者,張文菀以作品集作為作品形式,大量使用影像作為傳達的媒介,影像雖然來自擷取現實中的真實物(現成物),當今的影像編輯技術卻也提供了創造虛幻的可能,〈作品彩圖〉中以假亂真的合成照片特別能表現這個特點。
幽默的操作也是張文菀的創作手法。和書名《章紋宛》以命名作為一種創作策略一樣,這本作品集裡的作品名製造了閱讀上的趣味感。〈作品彩圖〉裡的作品名呼應章紋宛在〈前言〉中所描述的美的藝術觀與價值觀,普遍有著描述被美化過的風景、表達感性情感、充滿正面意象或詩意的名稱,例如《大地活水》、《天使的眼淚》、《風的去向》等,〈作品圖錄〉中的作品名有著傳遞相同感性美感經驗的命名,和現實中按摩器予人的實用產品形象大為不同,引發閱讀和觀看上的喜感與樂趣。而張文菀在這本書的實體製作上,刻意採用台灣八、九○(?)年代尚未被西方設計品味主導,當時坊間常見的商品廣告型錄設計風格,散發台灣在特定年代的設計所特有的在地味,此外,作者刻意選用學生影印店快速輸出的粗糙影像質地,搭配廉價品質的膠裝裝訂,如此台味的設計思考和《章紋宛》這件作品所欲辯證的,西方第一世界白人男性藝術觀所製造出來的學院藝術家的藝術品味,有著令人菀爾的差異與斷裂。
作為一個主修雕塑的美術系學生,張文宛透過《章紋宛》這件作品討論自己如何透過學院所學和個人生活經驗的感受,產生對於「觀看的方式」的疑惑:人如何觀看(藝術)?觀看的經驗如何影響觀看的方法?如何觀看各種觀看的方式?這種對於觀看方式的思考與提問,意義其實等同於如何觀看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令人好奇的是,藝術家又是如何觀看自己這件以書的形式來呈現的作品,《章紋宛》本身是否算是一件雕塑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就形式而言,書自身可以是雕塑,它是由許多平面紙材所累積而成的立體,外觀上具有材料質感、明暗陰影、立體量感、可觸摸等傳統定義上的雕塑條件,而就內容而言,它以平面(上的圖文)來呈現作者來自身經驗所引發的藝術思考,以閱讀雕塑作為起點,涉及廣義雕塑性的討論。不過,最能直接說明但也最無關《章紋宛》是雕塑的證明可能是,這件作品曾經獲得北藝大美術學院第一屆當代雕塑麗寶創作獎(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首獎。
--
張文菀
章紋宛:雕塑藝術作品集
2018
數位輸出/藝術家書
66頁
27.5x21公分
張文菀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