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

浮世繪與水印木刻創作講座

陳曉朋

浮世繪與水印木刻創作講座是這學期我的《平面圖像創作II》和黃立芸老師的《日本美術史導讀》兩門課共同企劃的專題講座,作為五週合授課程的單元內容之一。這次的合授課程配合中正紀念堂近期展出的《江戶風華:五大浮世繪師展》,課程內容聚焦江戶時期浮世繪作品研討和水印木刻技法實作,讓不同背景的同學在學理的認識之外,也有實際操作水印木刻版印流程的機會。

這個講座邀請兩位講者,一位是清大文物館籌備處主任馬孟晶老師,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明清版畫與出版,並策展過《盛世萬象:史博館典藏浮世繪展》和《轉捩年代:甲午乙未戰爭浮世繪展》兩個浮世繪版畫展。另一位講者是藝術家張婷雅,她是臺灣少數以水印木刻為主要創作媒材的藝術家,從碩班時期開始至今,已有十逾年創作水印木刻版畫的經驗,並持續進行展覽發表。

聽後思考:

如同今日的油印木刻,通常以表現主義的風格形式,作為社會、政治抗議或宣傳活動等現實需求的支援使用,或作為事件的見證紀錄,而水印木刻則往往被用來表現文人雅致、復古懷舊、西人眼中的東方或異國情調。這種「古法今用」的創作模式,取材的是這個法所承載的文化性或單純的媒材特性?(舉例:東方人穿西裝、用油畫顏料畫畫。)

又,一個藝術家創作中的普遍性(universal)價值是什麼呢?在今日透過特殊體系的溝通方式(任何文化、語言、書寫方式都是一種溝通的特殊體系,比如浮世繪或中國傳統水墨畫)來表達的目的是什麼呢?(舉例:圍棋的規則具普遍性而簡單,但任何一個大師的棋藝絕大部份是很個人的,而且很複雜,學也學不來。)

--

浮世繪與水印木刻創作講座
時間:2020.0414(二)下午2: 30一5:5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學大樓C403(112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講題I:當藝術也是媒體一從規劃十九世紀浮世繪展覽的經驗談起(馬孟晶)
講題II:從前有座桃花源一張婷雅創作思域(張婷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