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Frontside and Backside:林恩崙個展

陳曉朋

隨著整個時代環境的改變,現今的生活形態和過往有了不一樣的變化,有一些日常生活和事物的狀態發生了性質反轉或顛倒的情況,例如植物通常在大自然中生長,除了專業農社和溫室外,也有越來越多人把它養在私人家裡;人類不只在戶外攀岩和露營,也開始在室內進行這兩項活動;人不但自己穿上衣服又解放,也開始幫本來不穿衣服的動(寵)物穿上衣服。這種對比反差的過渡樣貌含括內與外、輕與重、動與靜、快與慢、黑白與彩色、嚴肅與詼諧等各種兩極狀態,似乎也蠻適合用來說明年輕藝術家林恩崙在非常廟藝術空間的個展陳述。 

在非常廟這個封閉式白盒子展場中,林恩崙主要展示雕塑、版畫,以及錄像。林恩崙的雕塑原形來自戶外公共空間中的金屬管狀路障設施,他將這些路障彎折、扭曲,有些並加上特殊有機形的底版。乍看之下,這些立體物件有著打磨光滑、完美硬邊和規律彎曲弧度的外觀,讓人聯想到里察賽拉(Richard Serra, 1938-)那些具有現代主義純粹、絕對特質,以原始材料製作而成,通常擺置於戶外的巨型雕塑,只是林恩崙的雕塑物件尺寸相對迷你許多,造形也有一定趣味性,物與物的擺放關係引發觀者在閱讀作品間感受移動的身體感,也讓這些雕塑的調性從嚴肅的現代主義雕塑轉向了瑪斯貝絲(Math Bass, 1981-)那些靈活、俏皮,帶有擬人化傾向與可移動性姿態的繪畫和物件裝置作品。(當然,林恩崙也屬於具不確定性與速度感的年輕世代。) 

相對於把戶外狀態移至室內的雕塑,林恩崙的版畫描述窗戶說框架外的戶外空間狀態,它通常是一個有著現代化規劃的公共空間的整體或具節點(node)性質的局部場域,以類似描繪建築藍圖的精筆細線勾勒出畫面。除了符合當代媒體性格的數位版畫外,林恩崙也製作金屬(銅板)版畫,並以傳統凹版的填墨方式上色和印刷,理論上這種印刷所得偏向古典版畫的效果,但藝術家以電腦軟體工具繪圖和雷射切割的方法雕刻製版,為這種古典狀態找到了一個邁向當下的出口,雷射切割所製造的精密銳利凹線,與手工上墨所帶來的自然手感產生了一種感受上的反差,展現現代化世界中人所需要的溫度。 

展場中的錄像有兩個形態,一個是投影在牆面上的流動畫面,傳遞藝術家乘車在隧道中高速行進的經驗,另一個是以小銀幕輪播在展場中溜滑板繞行雕塑物件的現場紀錄,兩者同樣暗示著林恩崙試圖把外部空間的狀態移轉至室內。以觀看經驗來說,如果前者的投影尺寸和牆面大小可以調整為一比一等比大,意義上似乎就能將展場整個置入這個隧道經驗中。而藝術在於顯現不可見,以銀幕輪播在展場中溜滑板則略顯顧名思義,因為事實上,展場角落那個靠牆曲面鐵板上方的足印痕跡(溜滑板所留下的腳印),早已清楚揭露出人的移動軌跡,作為一種真實存在的證據。 

主修版畫的林恩崙的創作方法相當靈活,屬於一種複合式的整體創造,這次個展顯示出年輕藝術家對於生活樣貌的敏銳嗅覺和觀察力,展現出一種輕盈而具節奏感的創作姿態。林恩崙的視覺語彙表面上有著單一明確的指示,實際上遊走於各種兩極狀態之間,如同他的作品雖然普遍具有直線硬邊和規則弧度的造形,以及中性嚴肅的黑、灰、白色調,整個展場卻散發出調皮、輕鬆活潑的多彩氣息,顯示著室內與戶外、私密與公眾、微小與宏大、靜止與流動、空間與時間等各種混雜交融的過渡狀態,也說明了我們處於一個有著多重生活層次樣貌的時代。

--  
Frontside and Backside
藝術家:林恩崙 
展覽日期:2020.05.16(六)-2020.06.24(三) 
開幕日期:2020.05.23(六)晚上7:00 
展覽地點:非常廟藝文空間(104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56巷17號B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