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113年全國美術展版畫類評審感言

陳曉朋 

「113年全國美術展」版畫類評選分為兩個階段,初審採作品電子圖檔審查,這是全國美術展舉辦多年來,版畫類首次採非原作審查,複審則維持慣例,為實體作品審查。即便原作審查所獲得的訊息接收量遠超過數位審查,評選方式的改變反映數位時代下,事物運作模式的隨之變動與不得不改變。這個現象同時也表現在,今日版畫在不同於過往的閱讀觀點下,全新和重新地被解讀:

版畫作為一種複製工具的出身,具有追求優良製作技法與講求特定印刷規範的傳統,然而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開始,版畫逐漸蛻變為藝術家所使用的一種創作媒體,角色如同繪畫、雕塑、攝影等其他媒體,技術面的彈性鬆綁與擴張有其面對時代性的必要與必需。在影像氾濫、傳播科技發達的時代裡,從「什麼是版畫?」到「什麼可以是版畫?」的轉向,是個值得所有版畫愛好者認真思考的現象。 

相較於過往幾年,本次版畫類送件參賽的總件數略多,共有44件,因應於徵件簡章上的形式規定,送件作品以單幅式平面作品為主,少數為組件作品和立體型態版畫,內容則含括各類型主題。初審階段評選出入圍複審的作品7件,複審階段再評選出金、銀、銅獎三件得獎作品,以及三件入選作品。所有得獎作品都充分展露精美圖像特質,在技法運用和內容詮釋上有優良的表現: 

金牌獎作品高嘉宏的《大德街八樓》為紙凹版凹凸併用印刷,加以裱貼技法的運用。單色作品乍看之下,頗有東方水墨畫和單色素描的味道,細看則可發現人物、植栽和室內各物件,彼此之間的獨特比例關係,在和諧構圖中創造奇異氛圍。

銀牌獎作品黃郁雯的《夢迴蘭陽》為紙凹版作品,畫面以攤開的紙盒為主結構,描寫宜蘭鄉間常見的田園景色,當地重要地標及精神象徵龜山島也被明顯標示。全作氣質細緻優雅,偏暖色調的色彩運用,特別能引發如標題所指的相思情感。

銅牌獎作品董純妤的《55變裝》是絹印作品,金屬印刷載體的選用為畫面帶來強烈的物質感。畫面上的服裝形象以線條、灰階和照相圖像表現不同製作階段的衣著樣態,展現形式上的豐富性,也暗喻衣著變換有其社會性目的。

--
113年全國美術展
藝術家:11類別共109位藝術家
展覽日間:2024.07.20(六)-2024.10.13(日)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