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版畫的簽名

陳曉朋

在我目前於北藝大美術系所教授的幾門課程中,《版畫基礎-孔版畫》是個十八週的學期課程,開課年級為學士班二年級。我為這個屬於術科基礎的課程規劃了三個實作單元,同時以技法演練和觀念引導來帶領修課學生進行孔版畫的創作。

在完成第一個單元「單版複刷」後,我要求每位同學繳交一件作品,以便和對方一起檢視與討論這個單元的測試結果。誠實說,以特定技法為基礎來發展作品和我的藝術觀不太一樣,不過我以為這樣的訓練在低年級的基礎課程中還是需要的,我認為在進入高年級階段的獨立創作計畫前,藝術學院的課程安排有必要提供學生接觸、嘗試、探索與理解不同創作媒材的機會。

在這些學生交來作品中,我很訝異地發現:雖然我沒有要求學生簽名,但是大部分同學都很自動的為自己的作品簽了名,並且以一般版畫的制式簽名方式來簽名。(也就是在畫面下方,從左至右,依序簽上了版次、作品名、年代、作者名。)這個現象讓我不禁對簽名這個動作感到好奇,特別是版畫作品的簽名。以下為幾個我的思考點:

壹、簽名的定義

(一)什麼是簽名?
(二)簽名的意義?
(三)為什麼要在作品上簽名?
(四)一般的簽名和作品上的簽名有什麼不同?
(五)簽名的時間點為何?
(六)授權簽名的效力為何?

貳、各種的簽名

(一)買賣合約的簽名
(二)證明文件的簽名
(三)追星會、簽書會的簽名
(四)餐廳名人牆的簽名
(五)作品的簽名
(六)其他的簽名

參、作品簽名的方式

(一)中文名:全名、姓、名、蓋章(或畫出來的章)、特別符號(印記)……
(二)英文名:全名、名縮寫加姓、特別符號(印記)……
(三)只簽姓名、姓名外加簽年代或地點
(四)限量版的簽名:姓名之外加簽版次,例如:版畫、攝影、錄像DVD……等複數作品
(五)不簽名
(六)其他的方式

肆、作品簽名的功能

(一)保證為作者的原作
(二)辨識作者的身份
(三)確認作品已完成
(四)藝術家對作品的認可
(五)做為作品畫面的一部分(例如:水墨畫)
(六)其他的功能

伍、藝術家的簽名

(一)藝術家:簽名隨著創作年代多少有所改變
(二)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微調自己姓的拼字做為主要與次要作品的區分(“Mondrian” vs. “Mondriaan”)
(三)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代表作《噴泉》(Fountain, 1917),在馬桶上簽名轉換物件的原有意義
(四)霍金森(Tim Hawkinson, 1960-):他的機動雕塑《簽名》(Signature, 1993)生產(複製)自己的簽名
(五)安迪沃夫(Andy Warhol, 1928-1987):在星期天B.早晨(Sunday B. Morning)未經自己授權製作的絹印背面簽上「這不是我做的,安迪沃夫。」 (This is not by me. Andy Warhol.)
(六)其他有趣的藝術家簽名

陸、版畫作品的簽名

(一) 版畫為什麼需要簽名?
1. 做為非單一原作的原作保證
2. 限量保值的商業銷售考量
3. 為版畫而版畫
4. 其他的原因

(二) 版畫簽名的位置
1. 簽在作品圖像外:通常在畫面的下方
2. 簽在作品圖像內:配合畫面的形象(例如:滿版的狀況)
3. 簽在作品的背面
4. 簽在作品保證書
5. 以版畫為基礎所發展的複合作品多不簽名
6. 其他的位置

(三)版畫簽名的慣例
1. 簽字:通常使用鉛筆
2. 順序:從左至右依序為版次、作品名、年代、作者名
3. 作者名:亦有加蓋印章(指紋)者,如徐冰早期的木刻版畫
4. 版種:部分中國藝術家在版次後加簽版種類別
5. 其他的方式

(四)版數的簽法
1. 版次/版數(第幾版次/總版數),例如:1/20, 13/50, 798/1000…
2. AP (Artist’s Proof):藝術家自藏版本
3. EA / EPA (Epreuve dArtiste):法文的AP
4. BAT (Bon a tirer):專業版畫印刷師試印版
5. HC (Hors commerce):不販售之展示版
6. PP (Present Proof):贈送用版本
7. TP (Travellers Proof / Trial Proof):巡迴展示版/試版
8. WP (Working Proof):製作過程中的試版
9. 限量的版數相對於版畫的複數(傳播)精神是種矛盾

(五)版次的價格
1. AP版和號數版的差異?
2. 號數越前面價格越高?(搶先版的概念)
3. 末幾版的價格是否提高?(物以稀為貴)
4. 藝術家的身份是價格關鍵

有關簽名的問題何其多,不過我想作品的價值不在於要不要簽名以及如何簽名,最重要的是藝術家要有名。而回過頭來,我關心的其實是:學生們「自動自發」為自己版畫創作簽名的動作是不是代表了在他們眼中(或心中),所看到的(或所創造的)是一件版畫(創作媒材),而不全然就是作品本身(內容)呢?

--
陳曉朋
早期英文簽名
2007-2010

1 則留言:

  1. 作品的完成,透過不同技法、形式、媒材…而它們就像人的外衣,有時眩惑當事者,忘了內容的存在(人外在VS 人內在)。
    學生淺感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