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

中華民國第40屆版印年畫評審感言

年節與歡樂相印:中華民國版印年畫徵選活動 
陳曉朋 

「中華民國版印年畫徵選活動」自1985年開始辦理,每年徵件,至今已有四十年的歷史,它和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是國立臺灣美術館目前例行辦理的兩大版畫展,具有推廣與鼓勵特定類型藝術發展的意義與象徵。如果說,「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見證了超過四十年的全球版畫藝術發展,那麼,「中華民國版印年畫徵選活動」同樣在時間和經驗的積累下,成為了臺灣年節版畫的典範展覽。 

第四十屆版印年畫徵選活動的總收件數有191件,由鐘有輝、林雪卿、楊明迭、李振明、陳曉朋五位教授擔任評審委員,經過五輪嚴謹的來回討論,評選出首獎6件、優選10件、佳作20件,以及入選50件。獲獎人共有86位,男女皆有,男略多於女,年齡層則分佈廣大,從10歲以下到60歲以上皆有人獲獎,其中以21-29歲和30-39歲兩個年齡層的獲獎數最多,充分顯示廣大民眾對於年節到來的期待,以及對於動手創作版印年畫的高度興趣和熱情。 

版畫身上留有民間的血液,具有為大眾服務的精神,在實用功能之外,也是民間藝術的一個重要拼圖塊。作為年節慶祝使用的年畫,通常有著吉祥畫面,傳遞祝福意味,表達歡樂、喜悅和滿足,也感謝平安和收成,期待來年更加美好,散播溫馨的年節氣氛。這次獲獎作品普遍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優良的版印品質,蛇是蛇年年畫的重要主角,許多創作者嘗試表現蛇在華人傳統文化中的象徵與隱喻,挑戰如何詮釋蛇的當代形象,透過想像化、符號化、卡通化、數位感等各種造形處理,呈現蛇(小龍)在今日予人可愛、活潑、機靈、敏捷的正面形象。 

整體來說,這次獲獎作品的主題豐富多元,包含上述的各種年畫常見內容,以描述吉祥符號和展現年節歡樂的比例為多,有敘事寫實、抽象轉化、設計感、裝飾性、超現實等各種詮釋風格,細緻繁複和簡單樸實的構成皆有。畫面以滿版的圖像居多,富有視覺張力和訊息發射力,色彩鮮豔、明亮大方,以溫暖色系為大宗,整體具有高度完整性。技術上,即便電腦版畫也是製作年畫的一種選項,這次的獲獎作品仍然保持著高比例的手工製作版畫,手作過程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歡樂感,相信版印年畫的製作也是創作者迎接和慶祝年節的一種方式。 

六件首獎作品特別精彩:金昱慈的《天上人間,幸福相見》一作溫潤自然,在俯瞰視角構成的畫面中,蛇仙與光明雲朵左右包圍保護著臺灣,期待國家的幸福光明。楊紋瑜的《舞春》細緻多層次,百步蛇與各種吉祥圖案靈活結合,意味守護與祝福、繁榮與長壽。陳永欽的《蛇燦蓮花迎好年》可愛大方,百步蛇搭配原住民豐收情景,以蓮花圖騰象徵平安好年。蘇宜琳的《蛇彩繽紛》構圖吸睛,蛇身與上有著名地標的臺灣地貌完美結合,搭配富麗的牡丹花,展現臺灣的發展與魅力。邱聖仁的《沒事祥蛇來賜福過好日》是難得的單色年畫佳作,風燈輪廓造形加上蛇與吉祥象徵,傳達家家平安的意象。潘奕愷的《祥蛇賀新春》富有創意,透過黃金蛇、金魚、烏龜、植物與怪石的搭配組合,寓意藉由風水造景帶來活力與財運。

--
中華民國第40屆版印年畫:蛇彩繽紛
蛇年年畫特展
藝術家:委託創作和得獎藝術家共88位藝術家 
展覽日間:2025.01.11(六)-2025.03.23(日)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20241122

畢卡索:版畫師

陳曉朋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正在展出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的版畫展《畢卡索:版畫師》(Picasso: Printmaker),介紹版畫對他一生藝術創作的重要影響。畢卡索以繪畫聞名,但也創作了數量驚人,而且具有高度創造性的版畫,早在2010年,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 New Yotk)就辦過他的版畫個展《畢卡索:主題與變奏》(Picasso: Themes and Variations)。

我想到一個問題:世界上許多大藝術家都創作了不少精彩的版畫作品,但如果一個藝術家只做版畫,似乎很容易就成了另一種樣態。

--
畢卡索
燈光下有玻璃杯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Glass Under the Lamp)
1962
油墨、紙張(橡膠版畫)
53x64公分(畫面)

20241025

徐冰

陳曉朋 

去中央美院念博班的年輕藝術家林瑩宣幫我把《版畫日誌》一書帶給徐冰,因為書中用了他的一張作品照《天書》,之前詢問圖片授權是透過徐冰工作室(紐約)處理的,所以我想送一本給藝術家本人也不錯。 

其實我沒見過徐冰本人,但喜歡他的作品,受到不少啟發,也曾經創作過和徐冰「有關」的作品,分別是《徐冰是我的好朋友》(2013)和《馬勒維奇、徐,與陳》(2014)。

--
徐冰和《版畫日誌》
2024
中央美術學院,北京

20241005

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

陳曉朋 

成立時間 

01 文建會(今文化部)成立於1981 
02 版雙成立於1983,同年北美館成立 
03 1988省美館(今國美館)成立 

成立目的 

01 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加強東西方藝術價值相互了解 
02 網羅世界各地版畫工作者優秀作品,提升我國版畫藝術創作風氣及水準 
03 國家外交政策考量:聖保羅雙年展(1957-1973)的中斷、為什麼選擇版畫? 

位階層級 

01 國家主辦:文建會/文化部 
02 臺灣第一個以雙年展形式創設的開放型競賽展覽 
  (臺灣首次舉辦國際雙年展是北美館的「1998台北雙年展:欲望場域」) 

辦理沿革 

01 第1-4屆:文建會辦理 
02 第5-10屆:北美館承辦 
03 第11屆至今:國美館承辦 
04 第6-12屆:加入素描部分為「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 
05 第13屆:唯一一屆有展覽主題「轉印 · 傳輸」 

今日意義 

01 當代歷史最悠久的國際版畫展之一 
02 全球前兩大的國際版畫展 
03 見證逾40年的全球版畫藝術發展 

評審機制 

01 參賽資格:不限年齡、性別、種族、宗教信仰、國籍、參賽次數...
02 平均1000件初審,150-250件複審 
03 視覺張力的重要性: 
04 色彩鮮明(黑白比例高)、尺寸偏大、高度技術性、細緻描繪、具象敘事
05 媒材:數位版畫、影像輸出、併用版近年提高 
06 特殊考量:得獎國家數的意義?是否保障弱小國家? 
07 評審方法:初審電子檔/複審原作、投票/討論、單件作品去脈絡、其他特殊考量
08 徵件規定:尺幅限制原因、簽名規定、數位版畫納入、生成式AI人工智慧作品尚未納入 

作品內容 

01 多元主題:普世存在狀態、地域性特色(自然、人文)、各種詮釋風格 
02 向內對話 vs. 對外傳話 
03 時代重要議題:政治(2019反送中、2023烏俄戰爭)、經濟、疫情(2020新冠肺炎疫情)、新科技發明 
 
第21屆統計數字 

01 初審(1215):波蘭、台灣、日本、泰國、印度為前五國 
02 複審(163):亞洲最多、泰國最多、50-60歲略多其他年齡層  
03 得獎作品(15) 
04 報名國(82):亞洲(台灣、日本、泰國、印度、中國為前五國)、歐洲佔四成(波蘭131最多) 
05 入選國(38) 
06 洲別: 亞洲(13國84件):最多件 
         歐洲(16國47件):最多國 
         美洲(6國25件) 
         大洋洲(2國5件) 
         非洲(1國2件) 
07 性別:男(97)、女(66)
08 年齡:最大(89)、最小(17)、以20-30歲居多

--
中華民國第21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藝術家:38國共163位藝術家
展覽日間:2024.07.27(六)-2024.10.13(日)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20240830

風景依然—吳松明個展

陳曉朋
 
近期即將在耳畫廊個展的吳松明,他的木刻版畫是我比較喜歡的類型,我也覺得他是台灣版畫創作者裡面的稀少品種,不管人和作品都是。
 
吳松明的木刻算是自學,沒有特定師承,或許是受到藝術圖書畫冊和法、德兩國駐村經驗的影響,早期的人形作品有著接近表現主義和意識流的風格外貌,後來慢慢轉向處理對於生活環境和旅行的感受。更近期的吳松明,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寫生路線,以刀代筆,書寫對於地方的觀察和體驗,他的寫生不只是描繪外在的風光景色,而是透過身體力行來展現生活本身,而活生生的刀法就像一個個生動的字,深刻地刻畫出藝術家所感知的當下狀態。
 
相較於我所觀察到的,目前台灣木刻版畫的三種主要表現形態——東方/民俗趣味、抗議/運動木刻,以及精美圖像生產,總是有著明顯的目的性和對話受眾,吳松明的創作沒有特別要證明什麼或取悅誰,和他就是他自己一樣,他的作品也成為自己本身
 
相關閱讀
 
微小的事物以外:談吳松明的版畫創作
http://printhology.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html
 
吳松明的書
http://printhology.blogspot.com/2014/11/blog-post_20.html
 
吳松明演講大綱(2016
https://printhology.blogspot.com/2022/03/2016.html
 
--
風景依然:
吳松明個展
藝術家:吳松明
策展人:倪又安
展覽日期:2024.09.07(六)-2024.10.06(日) 
開幕日期:2024.09.07(六)下午300 
展覽地點:耳畫廊(114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路三段281樓)

20240807

William Kentridge

陳曉朋

目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 1955-)個展中,除了藝術家最聞名的動畫作品外,現場也展出大量的紙本作品,其中版畫特別讓我感到驚艷。

相較於肯特里奇為了製作動畫所作的素描(主要為大型炭筆畫),通常不以靜態表現和細膩刻畫為目的,畫面傳遞出反覆描繪擦拭動作所帶來的流動感,他的版畫普遍有一種穩定性,細微而深刻,油墨深深吸附(吃進)印紙,它和紙張的緊(親)密關係,彷彿是由身體釋放出的靈魂。

在技法上,肯特里奇有橡膠版、絹版、石版、蝕刻版等傳統版種的創作,也有以版印作為拼貼元素使用的作品。在尺幅上,有一般圖書大小的,也有巨型尺寸的,有單幅作品,也有組件系列。肯特里奇也創作和書有關的作品,包含藝術家書籍和使用現成書籍(如百科全書)作為描繪載體的作品。大量黑白色彩的運用,是肯特里奇的版畫作品中較為一致的表現手法。

肯特里奇認為版畫對他的創作很重要,他曾說:「版畫不只是我超過三十年創作的一個邊緣支線,它是作品的關鍵。」紐約著名的瑪麗安古曼畫廊(Marian Goodman Gallery)在2021年的春天,就曾經將目光焦點放在肯特里奇的版畫,舉辦藝術家創作年代超過20年的版畫展《威廉肯特里奇 做版畫:1998-2021精選版畫》(William Kentridge Making Prints: Selected Editions, 1998-2021)。

--
威廉肯特里奇
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
策展人:艾瑞恩洛克(Adrian Locke)、吳昭瑩
展覽日期:2024.05.04(六)-2024.09.01(日)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104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20240729

形式與形狀

陳曉朋

2015-2016完成的《元素圖》是十件一組的紙上作品,屬於「地圖集系列」的九個系列之一,以紙平版技法印刷,搭配壓克力顏料手上彩。這組作品延續我對形式和構圖的長期研究,在將「元素」繪製在網格紙上的同時,展示一種暗示冥想力量和尋找內在精神的藝術性方法。

《元素圖》在2016伊通公園的《指鹿圖》個展和國美館的《一座島嶼的可能性:2016台灣美術雙年展》》之後就很少曝光,最近這組作品參加了香港藝術顧問公司WANGSIM所策劃的線上展《形式與形狀》(Form and Space)。《形式與形狀》展出的作品包含繪畫和雕塑,內容探索由幾何形式和形狀所衍生的圖像、社會,以及情感樣態。參展的其他藝術家包括我感興趣的Imi Knoebel和Walter Leblanc,以及日本具體派藝術家Takesada Matsutani和Jiro Yoshihara,這個展覽也作為WANGSIM成立五週年的慶祝展。

--
形式與形狀
藝術家:Shiau-Peng Chen、Sam Francis、Merijn Kavelaars、Imi Knoebel、Walter Leblanc、Takesada Matsutani、Anton Poon、Jiro Yoshihara
展覽日期:2024.07.11(四)-2024.08.22(四) 
展覽地點:https://www.artsy.net/viewing-room/wangsim-form-and-shape

20240722

113年全國美術展版畫類評審感言

陳曉朋 

「113年全國美術展」版畫類評選分為兩個階段,初審採作品電子圖檔審查,這是全國美術展舉辦多年來,版畫類首次採非原作審查,複審則維持慣例,為實體作品審查。即便原作審查所獲得的訊息接收量遠超過數位審查,評選方式的改變反映數位時代下,事物運作模式的隨之變動與不得不改變。這個現象同時也表現在,今日版畫在不同於過往的閱讀觀點下,全新和重新地被解讀:

版畫作為一種複製工具的出身,具有追求優良製作技法與講求特定印刷規範的傳統,然而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開始,版畫逐漸蛻變為藝術家所使用的一種創作媒體,角色如同繪畫、雕塑、攝影等其他媒體,技術面的彈性鬆綁與擴張有其面對時代性的必要與必需。在影像氾濫、傳播科技發達的時代裡,從「什麼是版畫?」到「什麼可以是版畫?」的轉向,是個值得所有版畫愛好者認真思考的現象。 

相較於過往幾年,本次版畫類送件參賽的總件數略多,共有44件,因應於徵件簡章上的形式規定,送件作品以單幅式平面作品為主,少數為組件作品和立體型態版畫,內容則含括各類型主題。初審階段評選出入圍複審的作品7件,複審階段再評選出金、銀、銅獎三件得獎作品,以及三件入選作品。所有得獎作品都充分展露精美圖像特質,在技法運用和內容詮釋上有優良的表現: 

金牌獎作品高嘉宏的《大德街八樓》為紙凹版凹凸併用印刷,加以裱貼技法的運用。單色作品乍看之下,頗有東方水墨畫和單色素描的味道,細看則可發現人物、植栽和室內各物件,彼此之間的獨特比例關係,在和諧構圖中創造奇異氛圍。

銀牌獎作品黃郁雯的《夢迴蘭陽》為紙凹版作品,畫面以攤開的紙盒為主結構,描寫宜蘭鄉間常見的田園景色,當地重要地標及精神象徵龜山島也被明顯標示。全作氣質細緻優雅,偏暖色調的色彩運用,特別能引發如標題所指的相思情感。

銅牌獎作品董純妤的《55變裝》是絹印作品,金屬印刷載體的選用為畫面帶來強烈的物質感。畫面上的服裝形象以線條、灰階和照相圖像表現不同製作階段的衣著樣態,展現形式上的豐富性,也暗喻衣著變換有其社會性目的。

--
113年全國美術展
藝術家:11類別共109位藝術家
展覽日間:2024.07.20(六)-2024.10.13(日)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20240721

獻給那些黑白人生的彩色書 II

陳曉朋

參加綠島人權藝術季對我來說是個很特別的經驗,想要感謝一些人,因為在那麼遙遠的地方做這麼敏感的議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謝謝蔡明君策展團隊和均勻製作,特別是「負責」我的策展人陳韋綸,整個溝通過程中我感受到年輕策展人的理想,這在這個年代裡是不容易的。

在長達兩年的參與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自己可能沒有「能力」處理這類型議題,它太龐大沈重。坦白來說,身為一位旁觀者,終究無法感同身受,只能局部感受,但我試著誠實感受。在這次的計畫中,我想要表達我所觀察到的,綠島中的綠島、格子中的格子,以及色彩中的色彩。

最後,我也想謝謝在我最忙的時候,枻龍幫忙製作木櫃,白瑋到綠島佈展,真是兩位神童。

--
傾聽裂隙的迴聲: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
策展人:蔡明君、陳韋綸、蔡秉儒
藝術家:Candy Bird、王榆鈞、阮金紅(越南)、蔡崇隆、史旻玠、阮芬林(Phuong Linh Nguyen)、利羅伊紐(Leeroy New)、吳瑪悧、咖容琳娜布瑞秋拉(Karolina Breguła)、張卉欣、張恩滿、張紋瑄、郭俞平、陳孟和、後來的人們、劉紀彤、陳曉朋、測不準工作室、勞麗麗、鄭庾陞(Yooseung Jung)、蔡宛潔、蔡宛璇、澎科萌、蔡郁柔、吳克威、歐陽文、鄧兆旻、羅懿君
展覽日期:2023.05.17(三)-2023.09.17(日) 
開幕日期:2023.05.17(六)下午5:00  
展覽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佈紀念園區(951台東縣綠島鄉公館村將軍岩20號

獻給那些黑白人生的彩色書

陳曉朋

綠島在政治地理上,曾經是個禁錮之地(「新生之家」的所在地),它禁錮的不只是身體,也包含心靈。在這段被噤聲的無語時空裡,心裡的聲音無法公開用言語來傳達。色彩也許是個逃逸的出口,不能出聲,就以色彩來傳遞內心隙縫中的聲音。如何去認識一個地方,其實就是去感受它的色彩。

我製作了一個有著綠島輪廓形的矩格狀書櫃,它有著綠島的身體,卻也同時是個被網住的島嶼。這個書櫃裡面放置了各種述說綠島故事的書,有些故事來自「裡面」,有些來自「外面」。這些書無圖無文,透過封面標題和滿版單色內頁,傳遞那些黑白人生歲月中的各種顏色。

書目:

01 性別
02 省籍
03 年齡
04 生死
05 時空
06 自白
07 光明
08 自由
09 生命
10 平等

--
陳曉朋
獻給那些黑白人生的彩色書
油墨、紙張
10件
每件29.7x21x4.5公分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