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2

看不到畫的「隱性版畫」:從一年畫廊《擁核的理由-核(何)必展》的作品談起

陳曉朋

如同許多民間團體以各種運動來發聲,反對臺灣政府興建核電廠的政策,具有反核意念的藝術家也有所行動: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視盟)發起的廢核遊行,到了今年已經是第三年的活動;由藝術家黃蘭雅和鈴木貴彥 (Takahiko Suzuki) 所主持的一年畫廊,也舉辦了一個概念性展覽核的理由核(何)必展》來表明支持反核的主張。

一年畫廊以「無」的方式來呈現反核的意志,以反核的對立面,也就是「擁核」的角度,來展示它沒有可以被支持的理由。如此概念下,「無」等於「沒有擁核的理由」,也因為沒有擁核的理由這個展覽不會、也不需要有任何有形的作品,一個空的展場正是呈現如此概念的最好表現。這樣的操作手法同時也意指藝術家們反核的無形意志。

一年畫廊同時規劃兩個活動來強化這個展覽的反核意念:其一是「無限制隨時參展」,其二是「無理由印章」。「無限制隨時參展」開放所有人來參加這個展覽,不論各種身份背景,也不需要準備任何實體作品,任何想要參加這個展覽的人只要事先向一年畫廊報名,或於展出期間拜訪一年畫廊,在展場的海報上簽名,就可以成為參展藝術家。這個無條件的參展機制,一方面突顯了「藝術家」的認知問題:藝術家的身份與姿態為何?另一方面,也因為開放參展的態度,可以號召更多人來壯大反核的聲勢。

「無理由印章」的部分,一年畫廊在展場入口處準備了一個上面刻有「擁核的理由」五個字的橡皮圖章、含水海綿,以及如名片大小的書法水寫紙,觀眾可以拿圖章在印台(海綿)上沾墨(水),然後在書法水寫紙上蓋章,即可完成一張在版印原理上屬於凸版畫的作品。而因為以水代墨,在書法水寫紙上的印痕,也就是「擁核的理由」這幾個字,隨著水分的蒸發會逐漸消失在紙張上,這個物理性的動作在意義上,代表著所有擁核的理由都應該消失,而最後看不到任何畫面的水寫紙,則變成了一件「隱性版畫」。

隱性版畫的概念來進行創作還有另一個傑出的例子,那是藝術家周育正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真真當代超常經驗》一展中的作品《提案》(2013)。周育正在展場中陳列了多部印表機,和「無理由印章」一樣,藝術家以水代替墨水,書法水寫紙替代一般列印紙。周育正設定印表機不間斷的列印,在水寫紙上列印出來的文字,同樣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而慢慢消失不見。在這件作品中,列印出來的文字是周育正向其他藝術家募集而來的提案企劃書內容及參加比賽的作品說明。周育正希望藉由這種「隱性版畫」來提示:在提案競賽的機制下,因為獲選的名額有限,大部分企劃書的內容都無法具體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即使企劃書的文字說明不等同於作品,無法實體完成的作品就真的不存在嗎?

核的理由核(何)必展》展出的是沒有陳列任何實體作品的現場,「無理由印章」和《提案》印出的是最後沒有留下任何實體形象的畫面,由此可以觀察出一個有趣的現象:一般版畫主要表現透過印刷過程而得的視覺圖像,隱性版畫則利用版印原理的特性來突顯作品的概念,而這個作品的概念往往就是作品的「本身」。

--
核的理由必展
藝術家:陳曉朋等約200
開幕時間:2013.05.25(六)300-8:00pm(核逃酥踢)
展覽日期:2013.05.25(六)-2013.06.09(日)
展覽地點:一年畫廊(111台北市北投區自強街616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