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朋
具有悠久版畫歷史和拘謹務實個性的日本是個相當重視版畫的國家,舉凡版畫教學與版畫展覽都相當活躍,許多美術館也收藏大量的版畫作品。位於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去年 (2013) 配合挪威藝術家艾德華孟克 (Edvard Munch, 1863-1944) 一百五十年的誕辰,也以該館所收藏的孟克版畫舉辦《一百五十週年: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收藏的艾德華孟克版畫》(The 150th Anniversary: The Prints of Edvard Munch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 Tokyo) 一展。
近代以來大部分著名的藝術家或多或少都曾接觸並創作版畫,其中孟克 (Edvard Munch, 1863-1944) 的產量算是名列前茅,在他的藝術家的生涯中,大約創作了八百五十件版畫作品,光是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孟克美術館 (Munch Museum, Oslo) 就藏有一萬八千張。和其他藝術家比較起來,從孟克的木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版畫技巧並不是特別的專業,他也因此沒有機會掉入講求煩瑣細節的技術圈套中,得以直率的釋放藝術家的靈魂與情感。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一共展出三十四張館藏的孟克版畫,大部分都是藝術家早期的作品,表現內容含括孟克創作所圍繞的幾個特定主題:病痛、死亡、孤寂、焦慮、恐懼、愛情等。其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單色石版畫,只有兩張彩色石版畫、一張直刻法版畫,以及一張蝕刻法、細點腐蝕法及直刻法併用的版畫。在這三十四張作品中,有十九張是孟克《阿爾法和亞米佳》(Alpha and Omega) 系列的單色石版畫。《阿爾法和亞米佳》系列創作於1908-1909年間,當時的孟克因為感情挫折所造成的精神狀態問題,在哥本哈根的丹尼爾賈卡伯森醫生 (Dr Daniel Jacobsen) 的療養院內休養,他在由病房改造而成的工作裡創作出這些比他以往更外放、更具表現力的作品。
《阿爾法和亞米佳》系列包含數個劇情章節,描述一個島上最早出現的人類阿爾法和亞米佳的故事。在這個島嶼的幻想曲中,孟克強烈著迷於表現兩性之間的戰爭,並反諷克里斯蒂娜 (Christiana) 波希米亞 (Bohemian) 社會自由意志論的性道德觀。故事的最後以阿爾法殺了亞米佳,而他自己被獸形的人類吃掉為結局。孟克以輕快而直接的筆觸勾勒出故事的情結,描繪的線條一層又一層的包圍在畫面主角身上,營造出一種既率性又流暢的動態感。雖然沒有搭配彩色的使用,卻不影響畫面的層次感,反而因為單色的效果,更能表現出事物的本質感,也增添了故事的神祕性。
在《阿爾法和亞米佳》系列之外,此展中比較有名的作品還有1895年完成的單色石版畫《聖母瑪麗亞》(Madonna),儘管美術評論家對於畫中女性主角的身分與肢體動作有許多不同的詮釋與說明,畫面圖像傳遞出來的訊息還是孟克作品中所常出現的有關死亡與恐懼的不安感。藝術家仍舊採用他的招牌式描繪手法,一種流暢而層疊的線條,彷彿要把悲傷的情緒一層又一層的渲染擴散到畫面的框架外。
令人意猶未盡的是,可能受限於館內現有的典藏品內容,《一百五十週年: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收藏的艾德華孟克版畫》此展並沒有出現孟克最具代表性的版畫,例如:描寫一種現代人普遍性焦慮的《吶喊》(Scream, 1895及其後版本) 、傳遞愛人之間濃密感情的《吻》(Kiss IV, 1897-1902) ,以及表現脆弱愛情關係與人際距離的《兩個人,寂寞的人們》(Two People. The Lonely Ones,, 1899及其後版本) 等著名作品。不過令人佩服的是,該館務實的以孟克早期作品做系統性的完整呈現,本展倒也呈現出小而美,精緻且清新的氣質。
--
一百五十週年: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收藏的艾德華孟克版畫
藝術家:艾德華孟克
展覽日期:2013.12.07(六)-2014.03.09(日)
展覽地點: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版畫素描畫廊(日本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Prints and Drawings Gallery, NMWA, 7-7 Uenokoen, Taito, Tokyo 110-0007 Jap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