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2

藏書票


陳曉朋

藏書票的拉丁文是「Ex Libris」,這是歐美藏書票最常使用的文字,意思是「我的藏書」或「我的圖書室」,縮寫成
EXL」,英文為「Bookplate」,文叫做「書票」,中文則加上書籍主人名變成「某某藏書」、「某某珍藏」,「某某愛書」......

藏書票通常以版畫的技術製作而成,屬於小型版畫,貼在書籍的封面背面、蝴蝶頁、扉頁或版權頁上,也因為尺寸迷你的關係,也常常被形容為「紙上寶石」、「版畫珍珠」、以及「書中蝴蝶」。藏書票除了有欣賞的功能外,也做為宣告擁有書籍的主權使用。

歷史上中國很早就有藏書印(章)的使用,藏書印具有和藏書票相同的功能,起源時間尚未被確定,有西漢時期即有藏書印的說法。德國是藏書票的起源地,15世紀的《刺蝟》(1450?)是最早的藏書票之一,《天使與徽章》(?)則是徽章藏書票的起源。英國是藏書票的國際推手,透過龐大的殖民力量將藏書票推廣到美洲和澳洲。日本則是亞洲最早接觸藏書票藝術的國家,大約自明治維新時期開始,主要也是受到英國的影響。

許多藝術家也製作藏書票,特別是版畫藝術家,著名的例子有:
十五世紀德國版畫大師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urer, 1471-1528),他的創作風格屬於老德國式(Old German Style),享有「藏書票之父」的美稱。十九世紀英國詩人、畫家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以凹版技法製作而成的藏書票典雅細緻,也有很高的藝術表現。擅長以水印木刻描寫風光景色的香港梅創基(1940-),以及表現民俗趣味的臺灣潘元石(1936-),則是港臺兩地主要創作和推廣藏書票的版畫藝術家。

--
刺蝟
作者未知
1450(?)
票主:Johannes Knabensberg

14.3x21公分
德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