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9

群體深鑿—集體創作作為形式

陳曉朋

立方計劃空間近期展出一個版畫展《群體深鑿—集體創作作為形式》,作者是來自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五個版畫團體,它們分別是台灣的印刻部、香港的點印社、日本的A3BC(Anti-War, Anti-Nuclear and Arts of Block-print Collective,反戰、反核和藝術版畫集體)、馬來西亞的龐克搖滾舍(Pangrok Sulap),以及印尼的稻米之牙(Taring Padi)。展覽內容聚焦這些團體的集體創作和社群活動網路,特別是以手作版畫為媒介來反映他們所處環境的社會議題。

這五個團體的成員擁有多元背景,不太是一般認知中的「專業」藝術家,除了團體的基本成員外,也邀請一般民眾、社區人士、社運團體和移工等對象一起參與創作。這些人群聚做版畫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討論藝術或創造藝術(品),他們想要處理的是現實問題,而不是藝術問題,而採取共同創作的方法有助和理念接近的人建立連結,凝聚眾人的力量作為發聲基礎

就創作邏輯和方法來說,儘管位處不同國家和地區,這些團體的創作本質可能是一樣的,生產出來的圖像有著相似的視覺質地。這些版畫通常是本能性創作和自己動手作的結果,散發素樸直接的氣質(或帶有在地或民俗的味道),具有敘事描述、對比形色、強烈視覺張力、激勵人心的圖像特質,內容則高度聚焦政治、社會、環境等議題,具有傳播特定訊息和訴求目的的企圖。

誠實來說,這些版畫本身的藝術性表現並不特別吸引我,或許是因為我覺得這類型創作的形式和內容總是大同小異,觀看這些版畫的經驗比較接近觀看文物和歷史檔案的經驗,也像閱讀某種具特定意識形態的文宣資料,被告知的感受超過被啟發的部分,訊息的接收似乎遠大於從中獲得對於某種未知或抽象狀態的感知與想像。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這些不是為了藝術目的而做的版畫,到底是在什麼樣的「機緣」或「機制」下,被放置到「當代」藝術的系統和展示空間裡?以其中的稻米之牙和龐克搖滾舍來說,他們正在今年的卡塞爾文件展(Kassel Documenta)的子計畫中展出,對這些原本戰場應該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下藝術家來說,當他們的身分突然「被轉變」成在主流藝術機構展出的藝術家時,這又是什麼樣的經驗呢? 

--
群體深鑿—集體創作作為形式
策展人:王嘉瑩
藝術家:印刻部、點印社、A3BC、龐克搖滾舍、稻米之牙
展覽日期:2022.06.11(六)- 2022.08.27(日) 
開幕日期:2022.06.11(六)下午3:00–6:00 
展覽地點:立方7F(100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