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森山大道:Pop Noir

陳曉朋

以城市街道攝影聞名的日本藝術家森山大道(Moriyama Daido, 1938-),通常使用輕便(傻瓜)相機作為拍攝工具,他的街拍作品有著大膽而奇異的觀看視角和取景角度,捕捉出一直存在,卻被刻意遺忘的工業化城市景象,畫面具有晃動的、粗糙的、模糊的、失焦的、強烈對比的、高反差的、明顯顆粒感的影像品質,散發一種野性的魅力,特別能引發觀者不安的、迷幻的、破滅的、傷感的心理感受。 

光(理想)的來源

攝影是一種見證時間,以光線進行書寫的創作,光也是森山大道作品中表現張力的重要元素,他認為攝影是「光與時間的化石」,似乎有意識的使用光作為一種創作方法。從六〇年代末出道以來,森山大道的攝影即以強烈明暗對比,以及由光源所引發的動態感為著名風格,這種風格的建立可能和他所使用的輕便相機本身的條件有關,輕便相機不是被設計來拍攝高度細密畫質的照片,森山大道「每天就像一條狗在路上到處排泄似的在街頭各處拍攝照片」的身體感,自然地捕捉到強烈對比光源,挑動觀者內在感受的畫面。

在直接拍攝的照片外,森山大道2016年在巴黎卡迪亞藝術基金會(Foundation Cartier)的個展嘗試使用投影的方法,2018年則以燈箱來展現他所拍攝的影像,燈箱攝影提問作品裡的光,究竟是由燈箱內散發出來,還是那是一種還原攝影現場的光,如同畫家描繪的到底是對象物本身的顏色,還是外部光源投射在這個對象上所引發的色彩;我們所看到的雕塑的色彩,到底是材料本身的顏色,還是描繪在其上的塗料。或許森山大道要創造的是一種本身會發光的形象,這種燈箱裝置也適合放在街道上,就像路上店家閃閃發亮召喚著顧客的招牌,藝術家認為來自街頭的就該回到街頭去,他喜歡把在街頭拍攝的影像做成燈箱、海報、印在T-shirt上,讓在街道上的人參與。

絹印與顯影

除了燈箱和海報,受到美國普普主義藝術家安迪沃夫(Andy Warhol, 1928-1987)的影響,森山大道也以絹印的方式,將他所攝影的照片轉換成絹印圖像,藝術家最早在1969年開始嘗試紙張上的絹印,後續則發展成畫布上的絹印。以版畫的概念和方法作為一種藝術的還魂術不是一件新鮮事,在亞紀畫廊《森山大道:Pop Noir》展出的一系列的畫布絹印作品,即包含藝術家以攝影舊作做成的黑白絹印,以及2019、2020的彩色絹印新作。

森山大道所創作的畫布上的絹印,使用有厚度的內框,有些畫布的側面也有上色,具有強烈的物件性格,這種物件感甚至超越他的立體燈箱攝影,因為燈箱作品只突顯上有攝影畫面的單一平面。攝影和版畫兩個創作媒體的英文都是 Print,同樣擁有透過基礎母體(matrix)來獲得最後畫面的特質,森山大道所拍攝的底片經由顯影過程獲得影像畫面,之後透過絹印網版鏤空原理製版印刷再次顯影,這種雙重顯影下創造出來的是一種畫質顆粒更為碩大明顯,具有物理性厚度的扁平絹印圖層,它似乎是森山大道「攝影是一種表層」的顧名思義做法,再度強化了畫面形象的物質性格。

黑色的潮感

《森山大道:Pop Noir》個展裡的畫布絹印圖像原始拍攝年橫跨數十年,內容不只有街拍攝影,更多的是室內裡的人物,特別是人的身體,它們少有全身照,更多的是身體的局部照、上半身照、下半身照、小腿照、手指照、嘴唇照,更者有些不是直接拍攝人物,而是翻拍自平面廣告後再處理,它們像極了一個一個的切片,有一種被物件化的傾向,但這不是被物化的樣態,而是物件的活生生化,具有性感的、神秘的、夜晚的、破壞的、一種還活著的質感,同時包含古典與潮感、晃動與寂靜、即將發生與事件過後的雙重特質。攝影本質上是一種關於死亡的藝術,藝術家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所拍攝的一切其實就已經不再存在,它和時間有著緊密的連結,森山大道的黑白畫布絹印影像傳遞出對於未來沒有出口,過去沒有入口的當下感,彩色絹印畫布上的形象則因為有著栩栩如生的物質狀態而又活了起來。

--
森山大道:Pop Noir
藝術家:森山大道
展覽時間:2020.09.11)-2020.10.10
展覽地點:亞紀畫廊106台北市信義路四段156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